连日来
我市持续出现高温少雨天气
为降低气候条件对秋粮作物
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
因地制宜
打响抗旱保苗攻坚战
濮阳县:引黄提灌为秋作物“解渴”
濮阳县水利部门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全力开启南小堤、王称堌、渠村三个引黄灌区提灌抗旱工作,助力全县保种保苗。
6月12日,濮阳县南小堤引黄灌区及时开启提灌机组,向沟渠河道持续送水,全力保障农作物用水需求。在濮阳县徐镇镇任楼村的农田里,南小堤引黄灌区引来的潺潺黄河水流入田间地头,不仅满足了玉米等秋作物的灌溉,也保障了水稻及时插秧。徐镇镇任楼村村民任书堂告诉记者:“近段时间高温干旱少雨,土壤墒情较差,播种下的玉米几乎不见长势,好在南小堤引黄灌区及时送来了黄河水,缓解了旱情,可真是帮了我们农户大忙了!”
6月13日,在濮阳县海通乡董庄村麦田内村民董学显使用机井在高温下进行灌溉,尽可能地保障秋苗生长。记者 高崟人 张岚岚 通讯员 李丁 摄
为做好抗旱工作,濮阳县水利部门科学调度水源,根据农田墒情,制订供水计划。同时,积极与市水利、河务部门对接沟通,千方百计加大引黄水量,保障抗旱用水。
据悉,针对当前旱情,濮阳县水利部门结合各乡镇情况,对全县河道进行了排查,共排查堵点8处,已经全部疏通完毕。对8条用于提灌引水的泵船进行了加修维护,对搁浅泵船进行了冲刷下沉,保证泵船符合提灌条件。根据墒情苗情以及作物情况,合理调配水源,制订供水计划,采取错峰轮流灌溉,及时为秋作物“解渴”。从6月1日到12日,共抽水176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0.3万亩。记者 张岚岚 王志强 闫寒宁
南乐县打出抗旱“组合拳”
夏收以来,全省“热力”不断升级,高温一路“狂飙”。旱情就是命令,南乐县水利局闻令而动,打出抗旱“组合拳”,主动迎接抗旱“大考”,最大限度减少旱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该局及早与气象、农业等部门沟通联系,第一时间掌握最新雨情、旱情信息,为抗旱提供数据支撑;迅速部署,分班分组,深入乡镇村委,了解农田灌溉及人蓄饮水情况,提供技术支撑,协调解决抗旱中存在问题;争取专项资金,治理河道4条、整治坑2处、新增蓄水3万立方米;与市引黄办对接,对南乐调水给予大力倾斜,优先供给南乐;与市南水北调办完成对接,现已申请到南水北调水权交易指标年600万立方米,确保全县生活用水。
截至6月13日,该县秋作物已播种面积62.98万亩,播种进度达97.67%,全县耕地已经普浇一遍,且该县土地在高标准农田灌区范围内,干旱即可浇水,没有发生明显旱情。记者 岳彩寒 通讯员 潘富军
连日来,我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大部分农田缺墒严重。为抗旱保苗,各县区农户开始利用一切水利设施抗旱浇灌。图为清丰县农户铺设水带灌溉农田。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周建士 摄
连日来的高温
给长期在户外作业的劳动者
带来了“烤”验
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
备受各方关注
市人社局开展高温作业劳动者权益保护专项检查
6月13日,市人社部门深入工地开展高温作业劳动者权益保护专项检查,重点对恒基上承、大数据中心、沁园明月居等在建项目工地高温津贴发放、防暑降温措施落实、工作时间安排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对高温天气劳动用工政策进行宣传。
在检查过程中,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执法人员对防暑降温工作措施以及高温作业应急预案等进行详细检查,并对是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和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情况进行了实地查看,执法人员还向现场工人了解防暑物资、高温津贴发放情况。
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持续开展高温作业劳动者权益保护执法检查,畅通劳动者投诉举报渠道,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对发现的用工违法行为,及时严肃查处,确保安全度夏。记者 白国华 通讯员 赵丹丹
高温来袭,热浪滚滚。为做好一线环卫工人防暑降温工作,有效防控高温中暑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6月12日,华龙区环卫中心一线公司负责人为一线环卫工人送去解暑绿豆汤,给高温下辛苦的他们送去清凉,送上关爱,并提醒他们高温作业下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身体,防止中暑。记者 高崟人 摄
6月13日,华龙区长庆办枫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爱心清凉驿站,为外卖小哥、环卫工准备茶叶、西瓜、风油精、花露水、藿香正气水等夏季防暑降温用品。这些防暑用品并不贵重,但它表达了社区群众关心环卫职工、体恤环卫职工的浓浓情意,给高温炙烤下坚持劳动的环卫工人及外卖小哥带去丝丝清凉。记者 僧少琴 摄
6月13日,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濮东作业区将西瓜、雪糕、冷饮、绿豆汤等降温品送到庆侧29井值班房工人手中。进入6月份以来,该中心64支作业队伍员工冒着高温酷暑,奋战在夺油生产一线。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该中心组织送清凉队伍每天按时为每个作业班组运送降温慰问品,为员工健康保驾护航。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孙博 摄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