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南乐县寺庄乡邱辛店村村民邱老汉,坐在自家位于黄河故道里的花生地头,悠闲地看着花生收获机来回穿梭作业。随着一棵棵花生秧被轻松拔起,白花花的花生从松散的沙土地里冒了出来,整齐地躺在地上,舒心地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南乐县境内的黄河故道,主要在寺庄、西邵两乡,故道及附近为优质的沙化土地,非常适宜花生的生长,长出的花生个大子满、出油量高,当地群众种植花生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南乐黄河故道种植的花生和红杏是该县两大特产,远近闻名,每年上万亩的种植规模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以前我们这里种花生主要是靠天收,天旱的时候产量很低,有时都不够花生种子钱。现在好了,黄河故道里引来了黄河水,又打了机井,浇地很方便。”今年81岁的邱老汉说,“以前我们收一亩花生得一天,现在有了花生收获机,半小时就收完了。”
81岁咋还下地干活?面对记者的提问,邱老汉笑着说:“动得了就得多动,况且现在干活又不用出力。”他告诉记者,种了一辈子地,对土地有种天然的感情,看着满地的庄稼丰收,心里会感到特别舒畅。
站在邱辛店村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到处都是人们在田地里忙碌的情景,好一幅温馨和谐的秋收画卷。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管志宽
新闻热点